落砂耐磨仪是评估材料表面耐磨性能的关键设备,通过模拟砂粒冲击或摩擦作用,量化材料在磨损过程中的质量损失或形貌变化,广泛应用于涂料、塑料、金属涂层及石材等行业。本文以标准化测试流程为基础,系统梳理
落砂耐磨仪的操作步骤,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重复。

一、测试前准备:设备与样品标准化
1.落砂耐磨仪检查与校准
①检查落砂管、砂斗、试样夹具及集砂装置是否安装牢固,无堵塞或泄漏。
②校准流量计:使用标准量筒接取5分钟落砂,确保砂流量符合测试标准(如ASTM D968要求500-1000 g/min)。
③调整砂粒角度:根据测试需求设置落砂管与试样表面夹角(通常为45°或90°)。
2.样品制备
①尺寸要求:切割样品为直径≥100 mm的圆形或100 mm×100 mm方形,厚度≥3 mm,表面平整无划痕。
②预处理:将样品置于标准环境(23℃±2℃,50%±5% RH)中平衡24小时,消除温湿度影响。
③标记测试区域:用模板在样品中心划定直径50 mm的圆形测试区,避免边缘效应。
二、操作流程:分阶段执行测试
1.初始称重与记录
①使用精度0.1 mg的分析天平称取样品初始质量(m0),记录至小数点后三位。
②将样品固定于夹具,确保测试面与落砂管垂直,夹具转速设为60 rpm(模拟均匀磨损)。
2.落砂测试
①向砂斗加入500 g标准砂(如ISO 12103-1 A4石英砂,粒径0-0.6 mm),启动设备。
②实时观察磨损情况:当测试区出现初次穿孔或表面粗糙度显着变化时,立即停止落砂。
③记录落砂总质量(mₛ)或累计时间(t),部分标准要求以砂质量(如500 g为一个循环)或时间(如10分钟)为终止条件。
3.后处理与二次称重
①取出样品,用软毛刷清除表面残留砂粒,避免刮伤表面。
②再次称重(m1),计算质量损失(Δm = m0-m1)。
三、注意事项与维护
1.安全防护:操作时佩戴护目镜与防尘口罩,避免砂粒飞溅吸入。
2.设备维护:每日测试后清理落砂管与集砂斗,每月检查流量计精度。
3.重复性验证:对同一批次样品进行3次平行测试,相对标准偏差(RSD)应<5%。
结语:标准化操作保障测试可靠性
落砂耐磨仪的操作需严格遵循设备手册与测试标准,通过规范化的样品处理、流量控制及数据记录,确保结果的科学性与可比性。未来,随着自动化落砂系统与AI图像分析技术的应用,测试效率与精度将进一步提升,为材料耐磨性能的快速筛选与优化提供更强支持。在绿色制造趋势下,落砂耐磨测试方法也将助力开发低砂耗、高耐久的环保型材料。